五月下旬,一個荷香初起,甘霖澤被,夏木欣欣的上午,培僑中學的莘莘學子,迎來了他們2023年第七十五屆畢業典禮。
校監曾鈺成先生致辭時歡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先生擔任畢業典禮的主禮嘉賓。孫局長出身於公務員體系,大學畢業後就考進了政府擔任政務官,在出任勞福局局長之前,已經在政府工作了28年,負責過多方面的公共政策,包括:勞工、政制、民政、醫療衛生和財經。
曾校監指出雖然孫局長說自己的成功是異數,但這異數不可能純粹來自運氣和偶然。孫局長每次的人生重大決定,都是按照個人的志願,研究了客觀的環境,作出跟主流意見不同的抉擇,他有這種艱苦拼搏,力求上進的精神,所以他能夠取得一個又一個成就。曾校監鼓勵同學學習這種精神。曾校監又指出去年七月一日,習近平主席主持香港回歸二十五周年,第六屆特區政府主要官員宣誓就職典禮上說,未來五年是香港開啟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期,孫局長在這個關鍵期,獲任命為特別行政區的主要官員,亦充分說明他得到中央政府和行政長官的信任。孫局長是一位有能力、有擔當的治港人才,很相信局長和行政長官領導的管治團隊的其他成員,一定可以符合我們國家主席的期望,在香港由治及興的關鍵五年裡,開拓新局面,開創新飛躍。
孫玉菡局長致辭時表示當他六歲剛來香港的時候,不懂廣東話和英文,沒有讀幼稚園,又過了開學的日子,只有培僑小學肯錄取他,不用他留班。他很感謝培僑小學給予機會。他原來以為會升讀培僑中學,後來因為搬家轉了校。這次來到培僑中學,是一個等了四十年的機會,有點感覺像遊子歸家。他回想四十年前的培僑小學,當時的學校環境很差,但他記得當時和同學都很開心。他還記得同班的一位好朋友,經常一起切磋,一起背成語等,這同學後來成了培僑第一位狀元。即使當年培僑的條件不夠其他學校好,但都培育出了很多優秀的學生。今天的培僑,無論在資源,社會的影響力都完全不同,培僑要做的,應該是帶領社會邁向前。他對培僑的學生很有信心,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向社會展示培僑的精神,培僑學生的能力。
接著孫局長用四個英文字:BEST(最好)來勉勵畢業同學。
「B」是希望大家不要「Burn Out」[精疲力竭],不要太早用盡自己的精力。他身邊有很多精英朋友,因為過早不必要用盡自己的精力,很快就燈枯油竭。而他自小就無拘無束,不怕死,永遠有好奇追求的精神。到現在52歲,但覺得心境只有26歲,對世界仍然覺得很好奇,對很多事情都有熱切的追求。他鼓勵同學畢業後天天做運動,養好身體。他指出人生就像跑長跑一樣,誰的身體好,誰的魄力好,就可以向前走。所以他希望大家為自己,為社會鍛鍊好身體,好的心境。
「E」是希望大家追求卓越「Excellence」。指的是在人生追求當中,對於自己能做得好的,比較喜歡的事情盡量去做好。他大家分享在香港中文大學讀工商管理時,當時會計行業很蓬勃,但他發現自己每次去圖書館都不會看會計的圖書,他很快就知道會計不是自己嚮往的方向,所以就發展和追求其他興趣。他希望大家長大了,獨自去生活和思考時,想一想自己想過怎樣的人生。當決定了自己就讀的科目和選擇了職業後,就全力以付,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
「S」是「Serve」,貢獻社會,服務社會。孫局長曾聽過很多人批判這一代的青年人,覺得他們是「應得的一代」(A Generation of Entitlement),甚麼都是別人給他們的,不需要努力。孫局長就覺得每一代人都有特定的成長環境。這一代的環境好,不是他們的錯,是前人創造了一個優越的環境讓他們去成長,他覺得世界的未來是屬於同學們的,他希望同學們能盡早有服務社會的心,不只是想著自己,只顧享樂主義,而是更加關心社會,用自己的才華和精神貢獻社會,使香港更加好。從小做起,慢慢培養擔當的精神。不怕犯錯,不斷錯,不斷改,就會越來越好。只要有健康的身體,好的心境,努力去拼搏,香港有很多發展機會。
最後的「T」是「Tolerance 」包容。孫局長覺得只有一個有自信的人,一個有自信的城市,才懂得包容,而我們中華民族一向都很有自信和包容心。他希望當同學長大,能力變強,成為獨立的人,可以貢獻社會時,永遠抱著包容的心去接納他人。用自己的表現和行為去感動別人,贏得別人的尊重。事實上香港是一個包容的城市,他分享自己早前去九龍清真寺參加活動時,了解到香港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例外的地方,回教的「遜尼派」和「什葉派」可以和平共存。香港是一個獨特的地方,是一個開放的國際大都會。香港本來就沒有固定的香港人,大部份人都是新移民。只要你接受香港的新制度,喜歡香港這地方,大家都是香港人。包容是重要的。
接着,校長伍煥杰先生致辭,他感謝孫局長百忙之中,撥冗擔任今屆畢業典禮的主禮嘉賓,並致訓詞。伍校長指出本屆畢業班同學的高中學習生活都是在疫情中渡過,面對的是此起彼落的上課、停課、實體課和網課,他們在抗疫中學習,也在抗疫中成長,大家都成功戰勝這場考驗,完成文憑試,順利畢業。
伍校長作校務報告中,指出去年在校園內組織了慶祝香港回歸祖國 25周年的升旗儀式,這是首次有警隊的升旗隊進入校園並使用中式步操進行升旗儀式。2022年開學之初,有校友和同學獲邀代表香港學生,赴瀋陽機場參加第 9批在韓抗美援朝英勇烈士遺駭迎回儀式,在校園內直播整個迎回儀式。
疫情下,繼續舉辦陸運會和水運會;積極推動學生參與「香港青年獎勵計劃 AYP」;完成教育局公社科課程中,全級中五學生返回內地進行實地國情學習的要求;也組織了全校的教職員工到深圳南山區考察。培僑中學近年也積極發展 STREAM教育,我們積極推動學生參與一系列的天宮課堂,其中陳蔓琳同學給當時正在中國太空站「天宮」執勤的宇航員陳冬寫信並獲得回信。為了提升教學效能,學校優化師生比例,並把培僑擴建至30個小班。學校將於2023學年9月起增設「科技創新班」。
最後伍校長和畢業班同學分享陳冬宇航員的信中一句話:「和所有年輕的你們一樣,我們也有感到迷茫和困惑的時候,但是夢想的種子一旦撒下,你只要願意,用汗水去播種,用辛勤去付出,那夢想的種子一定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最後所有畢業生,由曾鈺成校監頒授結業證書,而其他榮譽獎項,則由孫玉菡局長、培僑校友會會長李詠怡女士和培僑教育機構董事周志榮先生、周世耀先生、林友浮先生、盧富球先生等頒發。
曾鈺成校監頒授結業證書
孫局長頒發品學優異獎
培僑中學校友會會長李詠儀女士頒發學業獎
家教會及學生會代表向畢業生代表致送畢業小熊
畢業生代表陳沛慇致辭,及向學校致送紀念品
本校初中學生的鼓樂表演《龍騰虎威》
清華大學交響樂隊首席小提琴手李澤森先生帶領本校中二學生合奏《沉思曲》
最後,全體畢業生合唱《在起點說再見》、《不說再見》,及校歌《培僑之歌》,為本年度畢業典禮完美作結。
2023年2月27日
今天上午8時,培僑中學師生十分榮幸迎來由于文陽指揮官帶領的特區救援隊多位隊員,親臨本校作土耳其搜救工作的分享。作為特區救援隊首間作工作分享的學校,本校全體師生均十分期待各隊員的到來,並很投入聆聽幾位救援隊員的經驗及心路歷程的分享。出席是次分享會的嘉賓包括:特區救援隊指揮官于文陽先生、署理總隊目梁健豪先生、隊目蘇鎮邦先生、消防員蔡斯塱先生,還有教育局東區高級主任馮善盈小姐也到校一同參與。救援隊隊員圍繞搜救行動過程、行動總結作說明,及細說外界對是次救援行動的支持及協助;還分享了家人支持的重要。
2月6日土耳其與敘利亞邊界發生7.8級強烈地震,死傷無數,土耳其駐港總領事館向香港特區政府尋求協助,經歷一系列的評估後,特區政府派出59人救援隊,於2月10日抵達災區協助搜救,並救出4名受困者,於2月17日安全返港。
歷經三日搜救後,即使已經過了「黃金72小時」的最佳救援時間,但救援隊仍從未放棄,抱著「能救一個則一個」的心態繼續於瓦礫中不斷尋找生還者。分享的五位消防員皆表示搜救工作困難重重,會遇見受困者失去生命跡象的狀況,雖然消防員見慣生死,但對於面對死者家屬仍不忍道出真相。在整個搜救行動中,救援隊隊員皆表示問心無愧,雖情緒起伏大,有落差感,但人生起起落落,無論如何,救人最重要。並提到當地民眾對救援隊十分感恩,無論在機場、前往災區的路上或災區內,民眾都會主動向救援隊道謝。 于指揮官說,不少市民稱救援隊員是英雄,但他們只是盡責救人,不是英雄;經歷地震災難、積極努力面對日後重建的當地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其中救援隊隊員分享了一個故事,在他們救出幾位生還者後,想回去救一個小朋友,但已無生命跡象,亦有一位爸爸不斷請求他們救他的孩子,說聽到孩子發出聲音,但隊員均沒聽到,評估後還是放棄搜救。于指揮官表示,這救出生還者的鼓舞與喜悅,到及後遇到他們救不到的人,那種心情落差讓人十分無奈。這個分享讓現場的師生們都深深感受到很多事情都非必然,只有不怠慢、盡力用自己有的專業知識去完成救援工作。
救援隊隊員稱香港是一個福地,沒有天災,沒有地震,希望各位珍惜香港這片福地,並呼籲各位以自己方法去幫土耳其人。他們亦提及到在當地得到外界各種支持,如國家隊的提供的情報、生活所需等資源,為特區救援隊帶來寶貴的經驗和意見。此外,救援隊更感激各政府機構和當地華商及港資企業,在物流運輸及物質方面的迅速支援。回港後,救援隊隊員對政府和市民的支持和後援工作十分感激,並表示能代表特區前往搜救是一份光榮。
最後,培僑教育機構董事會副主席兼培僑中學校監曾鈺成先生代表本校致送錦旗,以感謝救隊隊員蒞臨本校作分享,向同學介紹科普救災工作的過程和所使用的工具;同時表達對特區救援隊的無私付出、克盡己職的衷心感謝。此次簡介會中,本校師生皆獲益良多,尤其對消防員不畏個人安危,只為能多救幾個生還者,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
相關傳媒報道
香港救援隊與學生分享土耳其地震災區救援經歷
2023年2月27日,中國新聞網,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9961783.shtml
首赴學校分享土耳其搜救工作 培僑中學師生感謝救援隊無私付出
2023年2月27日,大公文匯,https://www.tkww.hk/a/202302/27/AP63fcb7fee4b0195a79da9835.html
2023年2月20日
4B 王泳欣
很榮幸能夠參加由生物科老師組識在可觀自然教育中心進行的電子顯微鏡探索課程,這項活動的參加者都是修讀生物科的學生,透過使用不同種類的顯微鏡觀察生物,從顯微成像中學習有關的生物知識,的確令我獲益良多。
這次活動主題是有花植物的繁殖策略,我們分成兩個小組,先進行採集花朵和探究其特徵的工作。我的小組研究的是大紅花。我們到生態園中進行採集。大紅花的基本特徵與我們瞭解的大致相同,但也發現了大紅花以花瓣層數不同,可分為單層和重瓣兩種。但最令我們驚訝的是,重瓣花的花瓣是由其花藥生長而來的,這些仍和花柱連接在一起的「花瓣」上還保留有未退化的黃色花藥。由此,我們學會了如何採集一株完整的花,也進一步瞭解了花的結構,鞏固所學,亦從中學習到了一些課本上不會提及的知識。
返回實驗室後,我們利用三種顯微鏡來探究有花植物的繁殖策略。這三種顯微鏡分別是光學顯微鏡,解剖顯微鏡和掃描式電子顯微鏡。
我們從未使用過電子顯微鏡,因為學校没有配置這種昂貴的設備。指導老師先向我們介紹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的工作原理,然後我們才著手進行操作,利用電子顯微鏡來觀察不同花的花粉粒的外觀和它們適應其繁殖方式的特徵。我們將花藥上的花粉粒站在用於電子掃描的金屬塊上,經過真空鍍金後放入電子顯微鏡中進行掃描。這種電子顯微鏡的成像是黑白的,在電腦螢幕上可以觀察到花粉粒的體積和形狀。通過我們的觀察,我們更加瞭解課本上花粉粒的形狀如何適應其以昆蟲作為傳播媒介的特點,花粉的表面粗糙不平整且有黏液,這些特點都有助於它們附著在昆蟲身上,由此進行傳播。
最後,我們進行小組匯報。在整理照片和資料的過程中,我們不斷鞏固所學和完善匯報的內容,也在匯報中發現問題和遺漏之處,及時解決問題。學會了如何利用小組合作進行探究,也學會了如何根據要求完成任務。這次的學習不僅是見識的增長,也是學習能力的提升。這種經驗也是很難從單純的課本學習之中獲得的。
生物科的學習中,與大自然接觸是很重要的,我們不能只依靠課本上的知識點來認識大自然,應該親身體驗大自然的神奇之處。這次活動帶來的不僅是考察活動的滿足感,還是在體驗大自然的魅力中學會探究萬物的本質。
講者 :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局長 梁宏正先生,BBS,JP
時間 :2023年2月13日(星期一)
地點 :培僑中學禮堂
就政府最新頒布的《青年發展藍圖》,於今天(二月十三日)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梁宏正先生蒞臨培僑中學進行介紹。早上八時正,全校九百多位師生集中在禮堂中參與是次講座。這也是梁副局長第一次出席在中學舉行的《青年發展藍圖》簡介會,並親自進行解說。
莊嚴的升國旗儀式之後,先由司儀穆家駿老師進行嘉賓講者介紹,梁副局長在熱烈的掌聲中上台,就這份於12月20日公布的《青年發展藍圖》進行解說。他首先說培僑中學是首間展開《青年發展藍圖》宣傳的中學,我們深感榮幸,此藍圖的封面有三個關鍵詞,分別為:啟發(Inspire)、扶持(Support)和擁抱(Embrace)。簡介會圍繞青年概況、掌握青年脈搏、環境挑戰和機遇、願景、工作方針、行動和措施進行解釋,具體行動和措施分為四個篇章:探索篇、希望篇、自強篇及建設篇,並舉出了具體的例子:如境外青年實習、青年居住需要、正面思維及歷奇活動等。同學透過梁副局長的詳細講解,對青年發展藍圖有了具體的認識。
演講之後進行了第三個環節——嘉賓座談。由陳志興老師、穆家駿老師、本校校友及青年發展委員會委員藍家達先生、本校學生代表中三級陳映霖及中五級葉宋文,與梁副局長進行交流。
首先初中代表陳映霖同學提問:「本計劃與學生未來發展息息相關,其中尤其關注青少年的正向價值觀,在這側重點是否有所考慮?」,梁副局長回應:「政府會透過一些行動和方針讓青年自我增值,培養正確的價值觀;青年也可接收不同訊息然後自己作出判斷。」
就政府以上的青年政策,藍家達校友補充回覆,鼓勵同學積極參與青年自薦計劃(16歲以上),可以積累寶貴的經驗,他表示青年發展委員會將不同意見給予政府,雙方坦誠交流心裡想法。
緊接著是高中代表葉宋文同學,他提出:「香港人都比較關心房屋問題,青年人輪候公屋難,而買居屋價錢方面亦難以負擔,此計劃如何協助青年置業?」梁副局長回應:「這個問題也是當下政府所關心的,我相信行政長官對解決房屋問題有信心。在不久將來,大約五年至十年之間會有大變化,而青年宿舍能為年青人最多提供五年的居住時間,價格便宜,形式新穎,希望藉此令年青人能夠回饋社會,及建立年青人網絡。而青年宿舍亦提供自我增值服務,如更仔細的生涯規劃等。在未來會有更多的公屋、居屋和私人樓宇的供應增加,民青局亦會推出不同措施幫助年青人。」
聽了副局長及校友的分享與回答,為培僑學子帶來極大的鼓舞,並進一步深入了解這份《青年發展藍圖》,使同學對未來充滿了信心與期待,對大灣區的發展也有了較清晰的指引。同時,讓同學對特區政府在學業、就業、創業及置業『四業』方面的政策有更深入的認識,未來更好地規劃人生。
在座談會之後,各位嘉賓與在座師生合照一張,這場關於《青年發展藍圖》簡介會圓滿結束。希望政府繼續提供更多有利於青年發展的措施,感謝梁副局長的蒞臨,令本校全體師生受益良多。
記錄:曾令彧(中四A班)
整理:梁靜柔(中五A班)
錄音:方芷淇(中四A班)
傳媒報道:
香港培僑中學舉行《青年發展藍圖》簡介會
2023年2月13日,人民網–港澳頻道,http://hm.people.com.cn/n1/2023/0213/c42272-32622939.html
香港中學辦青年發展藍圖宣講會:冀培養青年正確價值觀
2023年2月13日,中國新聞網,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9952821.shtml
2023年2月3日
習主席二零二三年新年賀詞指出:「明天的中國,希望寄予青年。青年興則國家興,中國發展要靠廣大青年挺膺擔當。廣大青年要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以奮鬥姿態激揚青春,不負時代,不負華年。」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為國家培育人才。今天,香港培僑中學、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學、福建省漳州巿平和廣兆中學三校於香港培僑中學現場進行姊妹學校協議簽訂儀式,團結互助培養人才,以實際行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主禮嘉賓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會長、香港珠海學院校董會主席、香港福建社團聯合會榮譽主席林廣兆先生、前香港立法會主席、培僑教育機構副主席兼培僑中學校監曾鈺成先生、福建省南安市委副書記林添盛先生、福建省南安市教育局局長陳少波先生、香港教育局總學校發展主任(東區) 葉豐瑜女士親臨培僑中學主會場見證,以及福建省平和縣人民政府縣長黃永健先生、平和縣委常委、統戰部長林麗玲女士,平和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林貴良先生、平和縣教育局局長盧和強先生、平和縣教育局副局長曾慶生先生於福建分會場線上見證,還有平和廣兆中學校長林建安先生、南安一中黨委書記黃沿海先生及培僑中學伍煥傑校長帶領三校師生代表參與簽約儀式,共同見證疫情後第一次兩地共聚的重要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