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pec60_1

吳康民.

培僑中學,六十年了,我個人也在學校服務了五十九年。培僑創辦在跑馬地樂活道的朗園別墅,二戰以後的這座佔地二十五萬平方呎的「春天的花園」,是老培僑人最難忘的。

培僑在朗園辦學的三十六年中,培養了大量的人才。今天,在社會上,在海內外,不少專家學者、成功的企業家、已退休的國家幹部,都是從朗園走出來的。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朗園校舍地段易手,學校必須搬遷。當年祖國已經開始進入改革開放年代,香港人心傾向有所改變。往後中英談判,香港回歸祖國已成不爭事實。因而學校能較順利投得北角天后廟道一幅地皮,並得朗園新業主地產商贊助大部分建築費,遂得以建成當年算是香港學校中十分先進的新校舍。1983年遷入,1991年更獲納入第一批直接資助學校。

回歸以後,特區政府鑒於本校多年辦學成績,遂於2000年批准申請,於小西灣地區重辦培僑小學(原小學部在銅鑼灣,1986年停辦)。接著,本校申辦「一條龍」(中小學合校),辦學成功,於2005年在沙田大圍創辦培僑書院,倡導雙語教學(英語及普通話),培育學生具有國際視野和多方面活動才能。培僑小學和培僑書院創辦不久,已薄有名氣,受到區內家長和社會人士歡迎。

二十年前,當四十周年校慶的時候,我曾著文《四十歷程不尋常》,在文末時說,在校慶活動中,暢談校史,回想往年難忘的活動、場面、人物和事件,必會理出一條學校光榮歷史的主線來。在五十周年校慶特刊中,我又以《風雨際會五十年》描寫半個世紀的學校歷史,並認為我們決不可驕傲,不應因為是「老愛國、老革命」而趾高氣揚。是的,我們光榮歷史的主線就是愛國,也並不因內地政治路線多年的失誤而灰心喪氣。作為中國人,中國就是我們的祖國,愛國之志,堅定不移。今天,愛國已是全港的共識,我們只有推廣愛國教育的義務,而無壟斷愛國名銜的權利。

我們在慶祝學校一甲子校慶的時候,一定要將在朗園開始發軔形成的培僑精神發揚光大,以不辜負社會人士對我們的支持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