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曾鈺成校監、李耀熙會長、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今天,學校為二百位新生和七百三十幾位舊生,舉行隆重的開學典禮,我首先向各位介紹,特意回來見證大家在學業發展上新一頁的兩位重要人物:校監、立法會主席曾鈺成GBS太平紳士、培僑校友會會長李耀熙先生。

跟著介紹學校的行政人員:行政總監周世耀先生、副校長盧富球先生、助理校長梁國偉先生、教務主任 (評估)黃顯良先生、教務主任(行政)伍煥杰先生、訓導及輔導主任羅建華先生、班主任工作統籌主任王貴安先生、課程發展統籌主任周富鴻先生、升學就業輔導 主任吳家強先生、課外活動統籌主任曾志群先生、總務主任吳水拔先生、財務主任郭曉葆女士。

台上坐著全體老師,我不一一介紹了,我介紹本學年新加入培僑大家庭的三位老師:李潔冰老師、李振禹老師、蔡果恩老師。

最後介紹家庭福利會駐校的兩位社工:王鎮耀先生、謝少蘭姑娘。

漫長的暑假過去了,香港卻在暑期之末遭遇到全城憤慨和哀傷的事件。廿一位香港市民到菲律賓旅行的最後一天,八月二十三日,在馬尼拉遭到槍手脅持,最終流血收場,造成8死7傷的悲劇。通過電視直播,全港市民目睹一切。

槍手是一個人,不是恐怖份子,訴求簡單直接。事件開始到悲劇收場,10小時,我們在電視機前收看,特別在菲律賓特警強攻之時,簡直可以用「兒戲」、「荒謬」來形容。

號稱民主選舉下的菲律賓政府,官僚貪污,百姓貧窮,綁架、搶掠事件,屢見不鮮。去年十一月,在菲律賓南部就曾發生 嚴重的屠殺人質的事。今次脅持人質事件,旅遊車外菲律賓特警的無能大家看在眼裡,報章上或列舉七大失誤,或指陳十大缺失,我無須多講。然而,在旅遊車的車 廂內,卻閃爍著最珍貴的人性光輝,那些盡忠職守、互相扶持、機智勇敢、捨身救人的品德,竟在極平凡的香港市民中表現出來。領隊謝廷駿先生事發時盡忠職守, 趁槍手不在意,冒險在車尾打電話回公司求救。槍手曾釋放一名女團員和她兩名子女,她機智勇敢地向槍手表示另一名男童是她的「親戚」,成功地把男童帶下車。 五十八歲的梁錦榮先生為救太太衝上前與槍手搏鬥而遭射殺;他的十四歲女兒梁頌儀為救兄長,以身擋子彈,不幸慘死槍下。一般人在生死關頭時會嚇得不知所措, 能奮不顧身救人,正顯示其崇高人格和過人勇氣。當槍手行兇之時,有團友伏在椅子之下詐死,一則避過槍手發難,亦可避免受流彈所傷。這也許是求生的本能,亦 是理智的決定。

事件開始時,包括被脅持的團友在內,都認為可以和平解決,據說馬尼拉市長下令拘捕槍手的弟弟而激怒槍手,觸發殺害 人質。這位市長否認,與警方互相推卸責任。但事實很清楚,處理脅持人質的相關人士,不是沒有危機意識,就是應變失宜。相對於香港政府,由特首到司局長,由 立法會主席到多個政黨議員,由康泰旅行社到其他民間團體,以至到廣大的市民,表現出來的理性和感性,效率和效果,都反映極好的危機處理素質。

說到香港與外國政府的交涉,國防外交的層面,《基本法》明文規定由中央政府負責。當日特首致阿基諾三世的電話,他不接聽,有評論說,是特首情急下遺忘了《基本法》,有評論說,是特首運用「次主權」的突出表現。孰是孰非,值得探討。

今天,悲劇的調查報告未完成,很多疑點要澄清,菲律賓政府欠死傷者家屬、全港市民一個真相的交代。而從事件中,很多問題,例如人民素質的比較、危機應變的處理、求生技能的掌握,旅遊風險的評估,以至於特區對外交涉等,都值得我們作深刻的思考,加強識見。

學校在新學年特別關注同學的兩個方面,一是品德及領袖素質培養;二是在新學制下怎樣學得更好。我們制定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方 法,但歸根究柢,還是決定於同學本身,是否能自我的覺醒。我請大家緊記八個字:「努力拼搏,天天進步。」一位朋友的兒子,在今年末代會考中考得九優一良成 績,他總結兒子的成果,提出一多兩不,所謂多,是多閱讀,他說他的兒子培養出喜愛閱讀的習慣,就這樣,由小學到中學,從來毋須補習。

在印度和泰國,很多地方可以看到大笨象。當地人用一根矮矮的樁柱,一條細細的鏈子,就能拴住千斤重的大象。原來,馴象的人 在大象還小的時候,就用這種方法。起初,小象會掙扎,但由於力量有限,無論怎樣也不能掙脫束縛。於是,小象唯有放棄掙扎。牠慢慢長大,最後成了習慣。要知 道,如果大象掙扎,小小的樁柱和鏈子是綁不住牠的。所以說,小象是實實在在的被鏈子綁住,而大象卻被看不見的習慣綁住。

其實,人是一樣的,習慣一旦形成,我們的本性、品德,甚至一生的成敗都被左右和影響。

今天,我希望各位「努力拼搏,天天進步」,就從閱讀的習慣開始。有些同學會問校長,我已經有喜歡閱讀的習慣了,但成績不算太好,怎辦?又有些同學會問,我愛閱讀,但我更愛玩樂,怎辦?

回應第一個問題容易。同學既有閱讀習慣,只要調整閱讀的策略,或者更簡單地說,選擇好書來讀,有些書,瀏覽便是;有些書,不厭百回看。甚麼是好書?向老師請教吧。

回應第二個問題相對難。一般人改變習慣,特別是改變懷習慣是困難的。幾個月前,我探訪過兩個協助戒賭的團體,和一些曾是「病態賭徒」的人士談話。聽他們說,沉迷賭博和吸毒一樣,不能自拔;既不能自拔,要到哪個時候才肯求助,才肯徹底改過呢?

一位智者,帶著三個膽量不同的青年人來到出澗旁。智者要求三個人由山澗的一邊跳到另一邊。最大膽的一位在鼓勵之下跳過了。 餘下兩位怎麼也不敢跳。智者於是拿出一塊金幣,說是跳過山澗的獎勵。於是膽量其次的跳過了。膽量最少的還是不跳。這時,不跳的那人背後出現了一隻獅子,如 果他不跳生命即不保,於是他跳過了山澗。由此可見,要令膽量小的青年產生動力,一是「誘因」,二是「恐懼」。

病態賭徒一樣,賭錢輸了,山窮水盡,借下一身債,與家人關係自然不好。有些求助者,是希望戒賭機構幫他解決問題,幫他重整債務,幫他找律師等等。有些求助者,恐懼妻離子散,被人追債,甚而追殺。

一個懶散,不肯學習的人,叫他努力讀書,他會覺得很不舒服。所以,學校既鼓勵,又獎勵之餘,編訂測驗、考試;同學過不了 關,留班,甚至出校。一切的目的,就是設立「誘因」,營造壓力,使同學「恐懼」,以改變陋習。其實,如果同學早一些自覺,立定志向,同學間互勵互勉,一齊 拼搏,你追我趕,你真的可以擁有天天進步的喜悅。

講到這裡,大家會問兩個「不」是甚麼?第一個「不」,是,除非利用電腦做功課,否則不用電腦;第二個「不」,是不拍拖。這兩個「不」的箇中道理,我不加引申了。

最後,祝各位品學精進,身體健康。多謝各位。